雖然傳感器本身的種類十分豐富,但是其整體來看還是一個新興產業。
一方面,多種傳感器集成化的發展逐漸受到青睞。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集成化會帶來開發的便利,但是會犧牲靈活性。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移動終端的發展與傳感器捆綁在了一起,3軸加速計、3軸陀螺儀、麥克風、立體聲波濾波器等傳感器已成為標準配備。
另一方面,從傳感器在終端上的使用,開發更多的還是用麥克風的聽覺和用攝像頭的視覺及一些簡單的傳感器。對于未來,多數受訪者表示,壓力傳感器、光學圖像傳感器將應用得更加廣泛,如室內導航、拍攝防抖等。
傳感器的種類可能會增加,但更為關鍵的是傳感器之間的應用形式,軸承摩擦力矩測量儀尤其是在軟件上的技術,會變得更加智能。
一些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加速度計將繼續保持上升的態勢,陀螺儀附帶率將從10%提升至30%,地磁計附帶率將上升至70%;濕度傳感器將首次出現在手機參考設計中。
這也說明了,移動終端在滿足現有的硬件功能之外,還可以通過增加不同種類的傳感器使其自身增加新的功能,從而實現更多的用戶需求。
不過,雖然目前從技術上這樣的傳感器能夠投入生產,但是是不是適合在手機上應用,“這還是一個時間問題”。
應用需要找到平衡
雖然有理由相信隨著傳感器種類的增加,溫感、體感、腦波控制、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這些技術已經不用再從科幻電影中尋找,但是只有當這些技術足夠成熟和便宜,并在移動終端上普及,才能夠體現出其商業價值,進而影響到下一代終端的設計。
我們平時在使用傳感器時,最需要的就是它的精準測量了,但是有時候傳感器在出廠的時候明明好好的,但一到現場就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沒有信號輸出或者產生無序信號的情況,而傳感器沒有問題,這時候很可能我們周圍產生了感應干擾,影響傳感器輸出的外界感應干擾。我們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靜電感應干擾
靜電感應是由于兩條支電路或元件之間存在著寄生電容,使一條支路上的電荷通過寄生電容傳送到另一條支路上去,有時候也被稱為電容性耦合。
電磁感應干擾
當兩個電路之間有互感存在時,一個電路中電流的變化就會通過磁場耦合到另一個電路,這一現象稱為電磁感應。這種情況在傳感器使用的時候經常遇到,尤為注意。
漏電流感應干擾
由于電子線路內部的元件支架、接線柱、印刷電路板、電容內部介質或外殼等絕緣不良,特別是傳感器的應用環境濕度增大,導致絕緣體的絕緣電阻下降,這時漏電電流會增加,由此引發干擾。尤其當漏電流流入到測量電路的輸入級時,其影響就特別嚴重。
射頻干擾
主要是大型動力設備的啟動、操作停止時產生的干擾以及高次諧波干擾。
其他干擾
主要指的是系統工作環境差,還容易受到機械干擾、熱干擾和化學干擾等等。
遇到這些干擾的情況時就要注意了,它們產生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由電路感應產生干擾,還有是由外圍設備和通信線路的感應引入的干擾,我們要解決問題就需找到來源,再進行檢查處理,盡可能的遠離干擾源。